01-经济为什么会增长

学于智本社《发展经济学》

回答什么问题

  1. 经济为什么会增长?
  2. 经济为什么会衰退?
  3. 什么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一词的源起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最早在语录体著作《经济论》中使用了“经济”一词,这词在古希腊中指“家政管理”。如何管理好家产即如何使家庭的财富增加便成为了经济学最早的命题——如何增加财富。

财富定义之争

什么是财富,在微观上即就个人而言,这个问题并不难:拥有更多的货币、黄金、房子、汽车、股票就拥有更多的财富,但在经济学上,这个问题就非常复杂。在不同年代,不同学派间有不同的观点:

1. 金银财富观(重商主义者)

2. 劳动价值论(重农主义者、古典主义者)

3. 效用价值论(边际主义者)

看似存在的悖论:
边际主义者认为,穷人增加1万元的效用要大于富人(E.g.1),因此穷人的财富要大于富人。然而,增加货币供应,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引发的财富稀释不同,对衣食等消耗品消费比重更大的穷人的真实财富可能是减少的。

悖论解释之争:
凯恩斯主义使用“货币黏性”来说明国家增加货币供应时不一定导致通货膨胀,其源于工资存在黏性,即工资受固定劳动合同约束,劳动力市场的价格不会立即提高或同比例提高。所以,现实中每个人增加1万货币,财富增减结果是不一样的,即每个行业、市场的涨价程度不同(如中国过去十年,广义货币大幅增加,房价可能翻了3-5倍,物价翻了2-3倍,工资翻了1倍,软件、咨询、设计等非资金密集型市场价格基本不变)

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货币长期是中性的。货币增发进入市场后,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及市场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现在经济学一般认为,货币短期非中性,长期中性。

因此,财富观决定着经济增长方式的抉择。如:货币非中性论者认为增加货币投放可以刺激经济,货币中性论者则认为增发货币只会引发通货膨胀,反对增投货币刺激经济的主张。

经济增长认识的演化

  1. 劳动价值论:探索劳动如何创造财富而非资本

早期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将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加聚焦于劳动(源于对资本这一生产资料的认识模糊)

斯密式增长模型:分工理论,熟能生巧与市场需求要求专业化

Q:古老的男女分工、土地分工为什么就没有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到底是市场规模决定分工,还是分工决定市场规模?

斯密-杨格定理:新自然资源及其应用的发现引起科学知识的增加,是一个报酬递增动态累积的过程。即经济增长并非仅仅依赖于传统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和资本)的积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生产力会提高,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评述:

经济增长来自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而实际上资源本身的特性和水平最为根本

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分配制度、货币政策、贸易关系等。